欢迎访问龙江沙龙社区医院
咨询电话:

龙江沙龙社区医院

首页 >> 龙江沙龙社区医院 >>文章阅读

龙江医院妇科

  龙江医院妇科 目前妇科临床上对于乳腺疾病的检查,一般都是乳腺X线和超声检查一同进行,当检查后乳腺X线检查和超声检查均为阴性时,其恶性的可能性小于3%。
 
 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,一般多发生在三十岁左右的已婚妇女身上,但是近年来,宫颈癌发病率逐渐年轻化。所以,我们需定期进行宫颈癌检查。
 
  女性宫颈癌体检误区:
 
  有一部分女性对于宫颈癌检查都存在着一些误区,认为有些检查的项目对于宫颈癌的诊断及治疗都有着一定的作用。
 
  误区一:感染HPV=宫颈癌
 
  宫颈癌的发生和一种叫作人乳头瘤的病毒(HPV)关系密切。研究表明,持续感染高危类型的人乳头瘤病毒,是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发生的必要因素。绝大多数宫颈癌患者的体内都能检测出这种病毒。
 
  凡是有性生活的女性都有可能通过性接触而感染HPV病毒。约有80%的女性在其一生中都感染过这类病毒。

 
 
  然而,感染了HPV并不一定会患宫颈癌,因为每个健康女性体内都有一定的免疫力。研究证实,感染HPV后,大多数女性的免疫系统可以把进入体内的HPV清除。只有少数女性由于无法消灭进入体内的HPV,造成HPV持续感染,才有可能引起宫颈癌前病变。其中有部分患者会进一步发展成为宫颈癌,这一过程约5到10年。
 
  感染HPV后是否会进展为宫颈癌,还与HPV的类型有关。HPV病毒大约有100多种类型,女性生殖道感染HPV最常见的类型分别是6、11、16、18型,其中HPV6和HPV11型属于低危型,而HPV16和18型则属于高危型,来自世界各国的宫颈癌研究发现,HPV16型和HPV18型在宫颈癌患者中的感染率最高。
 
  误区二:宫颈糜烂会变成癌
 
  许多女性都存在这样的误解,以为宫颈糜烂会引起宫颈癌,因而对宫颈糜烂感到非常恐惧。刘惜时教授告诉记者,这两者其实并没有必然的联系。
 
  从医学上来说,女性宫颈管内的柱状上皮外翻,替代宫颈鳞状上皮,医生在检查时,会发现宫颈局部充血呈现红色,就称其为“宫颈糜烂”。糜烂并非真正意义上的“烂”,它可以是一种生理现象,育龄期女性在雌激素的作用下,宫颈管内柱状上皮外翻,替代宫颈鳞状上皮,呈现出“糜烂”状。而女性在青春发育期前和绝经期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相对低,所以“糜烂”也少见。
 
  值得注意的是,宫颈糜烂也可以是一种常见的炎症状态。早期宫颈癌在外观上和宫颈糜烂的表现非常相似,容易混淆。因此,如果在妇科检查中发现宫颈糜烂,不能掉以轻心,需要通过进一步的细胞学检查及活组织检查来明确诊断,排除宫颈癌的可能,并正确治疗。
 
  龙江医院妇科 误区三:不重视妇科检查

 
 
  从感染HPV病毒,到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一个渐进的自然病程,一般长达5到10年左右。因此,女性只要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,完全有可能及时发现疾病的“苗头”,并将其扼杀在萌芽阶段。目前,早期宫颈癌患者经治疗后,其五年生存率可达到85%到90%。
 
  医生提醒,育龄期女性务必不能忽视每年进行妇科检查,包括巴氏涂片或液基细胞学(TCT)检查等宫颈细胞学检查,是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重要方法。尤其是以下宫颈癌的易发人群,更不可掉以轻心:
 
  持续感染高危类型的HPV病毒者,即HPV病毒检测发现HPV16、HPV18呈阳性者;
 
  性行为因素不良者,包括开始性生活的年龄过早、多个性伴侣、性卫生不良等都会使患宫颈癌的发病危险增加;
 
  早婚早育、多产多孕的女性;
 
  性病患者,无论男方或女方患有生殖道湿疣、梅毒、淋病等都会增加女方患宫颈癌的几率;
 
  免疫功能低下、吸烟、营养不良者。
 
  误区四:“蛛丝马迹”视而不见
 
  随着国家全面二孩政策的放开,高龄孕妈将逐年增多,随之妊娠期糖尿病将对母亲和孩子都会产生诸多不良影响。医生提醒,由于高龄等因素,“二孩”孕妈别吃太好,再次妊娠应警惕血糖超标。
 
  妇产科医生指出,在怀头胎发生过妊娠期糖尿病,再孕育第二胎之前,一定要查一下血糖是不是正常。因为如果孕早期高血糖的话,可能会导致流产,这种情况一般是孕前就存在糖尿病,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。因此,准备怀二胎的女性,孕前务必检查有没有高血糖,血糖控制正常再怀孕。
 
  妊娠期糖尿病复发率达33%-69%:
 
  在怀第一胎出现妊娠期糖尿病的产妇,并不意味着生完宝宝后身体就一定会恢复正常。随着年龄的增加,妊娠期糖尿病的女性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确实会增高。有调查显示,在我国,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1%-5%,再次妊娠时,糖尿病的复发率高达33%-69%。
 
  如果准备怀二胎,在怀孕前较好去医院检查一下有没有高血糖,血糖控制正常再怀孕。
 
  二孩与糖尿病的关系:
 
  龙江医院妇科  调查显示,中国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1%-5%,再次妊娠糖尿病的复发率高达33%-69%。另外,高龄妊娠是妊娠期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,40岁以上的二胎妈妈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是20~30岁孕妇的8.2倍。究其原因,相对于年轻的产妇,大龄甚至高龄的产妇因为身体机能逐渐下降、新陈代谢放慢。

 
 
  另外,不合理的饮食也是重要风险因素。“生活水平提升后,孕妇往往会过度进补导致疾病。”傅徐泉提醒,怀孕前三个月疯狂进补其实对胎儿并无太多作用,反而是在增加母体的疾病风险,孕妇们即便是想要补充营养,也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;整个孕期期间都应该注意体重的控制。
 
  怀孕期间要做糖筛:
 
  在怀孕12周前要接受首次产检,整个孕期至少接受5次产检。孕24-28周,所有孕妇都要做妊娠期糖尿病筛查,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,要在产科医生及营养医生的指导下监测血糖变化,调整营养和生活方式。当然,孕妈妈们也不用太担心,一旦被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,只要控制好血糖,胎儿受影响的风险会明显减少。
 
  怀二胎后谨防妊娠糖尿病:
 
  医生提醒,孕期饮食不节制容易患上糖尿病。妊娠期糖尿病主要发生在妊娠中后期,这时血糖增高会导致胎儿在子宫里过度生长发育,导致巨大儿或增加剖腹产率。实际上,怀孕的头3个月对营养的需要跟怀孕前一样,为了减轻早孕反应,要少食多餐,清淡饮食。妊娠中期每天饮食适当增加即可。在妊娠后期,切忌胡吃海喝,每天在三餐之外,可以适当增加2~3餐,包括水果在内。
 
  在控制饮食的同时要适当的运动。建议每天活动15~20分钟,如散步、做孕妇保健操等。在控制饮食和适当运动的情况下,如果餐后两小时血糖能够控制在6.7mmol/L以下,可以继续通过饮食和运动控制血糖。无法控制下来的,应在医生指导下制定治疗方案。
 
  

温馨提示:想了解更多健康问题,请点击在线客服一对一交流

特别声明:本站内容仅供参考,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

版权所有:全民健康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