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盘锦协和医院
咨询电话:

盘锦协和医院

首页 >> 盘锦协和医院 >>文章阅读

兴隆台肛肠科医院

  兴隆台肛肠科医院   直肠脱垂中医称脱肛,是肛肠外科难治性疾病之一,其发病率国外为0.4%~2.1%,国内为0.4%~1.9%,多见于儿童、年老体弱或有腹泻、便秘的青壮年。一般病程较长,严重影响身心健康。目前,西医治疗直肠脱垂主要采用手术为主,如直肠悬吊固定术、直肠骶前韧带固定术等。虽然手术疗效肯定,但只能在条件好的大医院开展,且手术复杂,创伤大,并发症多,有一定风险。
 
  一、诊断
 
  分度标准
 
  Ⅰ度:排便或增加腹压时,直肠黏膜脱出肛外。
 
  Ⅱ度:排便或增加腹压时,直肠全层脱出肛外。
 
  Ⅲ度:排便或增加腹压时,肛管和直肠全层或部分乙状结肠脱出肛外。各种脱垂诊断时均要注明脱出长度。

  直肠脱垂,肛门括约肌功能的判断
 
  (1)肛门括约肌功能良好:能自控排便,括约肌收缩有力,肛门闭合良好。
 
  (2)肛门括约肌功能不良:平时黏液溢出肛外,有时稀便控制不住,括约肌收缩无力,肛口闭合不严。
 
  (3)无肛门括约功能:平时气体、稀便均不能控制,有时干便亦不能控制,括约肌萎缩,肛门无收缩力,肛门不能闭合。
 
  兴隆台肛肠科医院  直肠脱垂的疗效标准
 
  (1)痊愈:Ⅰ度脱垂症状消失,直肠黏膜不再脱出肛外;Ⅱ、Ⅲ度脱垂,直肠全层不再脱出肛外。
 
  (2)好转:症状基本消失,脱出显着减轻。
 
  (3)无效:经治疗无明显变化。
 
  直肠脱垂术后反应观察标准
 
  (1)疼痛、发热及排尿障碍与痔术后标准相同。
 
  (2)坠胀或持续数天。
 
  直肠脱垂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判断标准
 
  (1)肛门括约肌功能改善:术前无肛门括约功能者变为括约功能不良或良好,术前括约功能不良者变为良好。
 
  (2)肛门括约功能变差:术后肛门括约功能较术前减退,为术前肛门括约功能良好者变为不良或无括约功能。
 
  远期疗效标准
 
  术后随访2~3年未见复发者为远期治愈。
 
  二、治疗方法
 
  麻醉选择:局麻,骶管麻醉,腰麻均可以。
 
  注射用药物:中药消痔灵注射液(国家批准药号),用前与0.5%利多卡因配成1:1液使用。
 
  特殊手术器械:8公分、14公分长喇叭状肛门镜各一套,5号齿科针头、腰穿针头各1个,10毫升注射器等。
 
  直肠内外注射治疗(也称双层注射术)
 
  将中药消痔灵注射液加等量0.5%利多卡因稀释后注射到直肠粘膜下层或直肠周围,局部产生纤维化,使分离的直肠粘膜与肌层粘连固定,直肠外壁与周围组织产生纤维化,起到粘连固定作用,达至直肠脱垂治愈目的。
 
  直肠粘膜下注射
 
  适应证:Ⅰ、Ⅱ度直肠脱垂,肛门括约肌功能正常。多用于青少年,可以单纯进行直肠内注射。
 
  禁忌证:直肠炎、腹泻、肛周炎及持续性腹压增加疾病。
 
  操作要点:取侧卧位或截石位,局部碘伏消毒,铺无菌巾,局麻或骶麻后,选用特制的14公分长喇叭状肛门镜,腰麻穿刺针头接10毫升注射器,抽1:1消痔灵液10毫升,看清松弛的直肠粘膜,在直肠粘膜最上端,相当于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下方,环形选择3~5个平面,或纵行选择4~6行。每个平面选择3个点,各点距离相互交错,每点注药0.5~1.5ml,不要过深刺入肌层,或过浅注入粘膜内,以免无效或坏死。总量一般为20—40ml,(脱出时间长用量加大,多者一次可注射1:1消痔灵80ml)。注射完毕,食指进入肛内进行反复***,使药液均匀散开,注射局部不要产生硬结。肛内上祛腐生肌纱条、小排气管,肛外用塔形纱布压迫固定。
 
  术后给抗菌素药口服或静脉滴注3天预防感染。
 
  直肠外注射
 
  适应证:Ⅱ、Ⅲ度直肠脱垂,在直肠内注射后同时进行直肠外注射。
 
  禁忌证:肠炎、腹泻、肛门周围急性炎症。

  操作要点:在腰俞麻醉或局麻后,用细长腰穿针和10ml注射器,抽入1:1消痔灵液10毫升。
 
  先行肛门直肠左右注射,在距离肛缘1.5cm,3、9点位进针,刺入皮肤、皮下,进入坐骨直肠窝,大约进入4~8cm,进入骨盆直肠间隙。此时,另手食指伸入直肠内,仔细触摸针尖部位,确定针尖在直肠壁外,为了保证针尖不刺入直肠壁内,以针尖在直肠壁外可以自由滑动为准,然后缓慢边退针边推药,注入药物6~8ml,使药液呈扇形均匀散开。用同法注射对侧,两侧共注射药量10~20ml。
 
  肛门直肠后壁注射,沿直肠后壁进针,刺入4~8cm,到达直肠后间隙,此时,另手食指伸入直肠内,仔细触摸针尖部位,确定针尖在直肠壁外,再将针深入2—3cm,为了保证针尖不刺入直肠壁内,以针尖在直肠壁外可以自由滑动为准,注药5~10ml。
 
  直肠前壁注射,要根据脱垂程度而定,一般中年妇女,脱垂多伴有阴道后壁膨出,此时一定进行直肠前壁注射,进针点,从会阴部(直肠阴道)间进针,刺入4-8公分,另一手食指进入阴道,触摸针尖在直肠阴道之间,可缓慢边退针边推药,注药量4-8毫升。直肠外注射总药量20-40毫升。注射后肛内上祛腐生肌纱条、小排气管,肛外用塔形纱布压迫固定。术后常规给预防性抗菌术口服药或静脉点滴三天。
 
  直肠粘膜紧缩术
 
  本法只能作为直肠内外注射治疗直肠脱垂辅助治疗,单独使用疗效不佳。可在直肠内外注射完成后进行直肠粘膜紧缩术。
 
  适应症:脱垂时间长,肛门括约肌功能不良,或伴有混合痔,注射后可见粘膜堆积明显直肠脱垂患者。
 
  操作要点:在直肠3、7、11点位,用组织钳提起松弛粘膜,在基地部夹上大弯血管钳,在钳子底下用7号丝线或可吸收缝合线进行
 
  缝合结扎。结扎后用手指扩肛,直肠必须顺利通过两横指,可以避免术后发生排便困难。结扎点位多少根据粘膜松弛情况定,一般一次结扎不超过三处,过多容易引起直肠狭窄,出现排便困难。
 
  术后处理:适当运用抗生素,少渣饮食,每日换药。
 
  肛门紧缩术
 
  适应证:适用于肛门括约肌功能不良或无肛门括约功能直肠脱垂患者,
 
  可在直肠内外注射或直肠粘膜紧缩后,直接进行肛门紧缩术。
 
  禁忌证:肠炎、腹泻、肛门周围急性炎症,以及合并严重的内科疾病患者。
 
  操作要点:取截石位或侧卧位,反复消毒会阴部皮肤及肛管,在肛门后正中耻线处向外做菱形切口切除皮肤皮下组织,不切断括约肌,用组织钳提起耻线上方粘膜及粘膜下组织,在组织钳下方用大弯血管钳夹住,此时注意保持肛门口顺利通过2指,再用可吸收线贯穿缝合结扎。耻线外伤口暴露的括约肌用可吸收线进行u字缝合,最后用丝线缝合皮肤。如果在后部紧缩后,感到肛门紧缩不理想,还可以同时在肛门前方以同样方法进行前位肛门紧缩术。
 
  术后处理:静脉点滴抗生素预防感染,少渣饮食控制大便3天,每日伤口和换药一次。
 
  护理调摄
 
  (1) 术前一日肛门口周围15-20公分进行备皮,备皮后嘱病人用温皂水清洗备皮区域。
 
  (2) 术前晚与术晨用温皂水1000毫升灌肠一次。术晨测T、P。
 
  (3) 术后嘱病人卧床休息三天,并控制大便72小时。
 
  (4) 如术后肛门部胀痛或坠胀,遵医嘱给予患者止痛药物治疗。
 
  (5)  术后2-3天有时有低热,如不超过38℃,局部无感染者为吸收热,可不予特殊处理。
 
  (6)  嘱病人禁食生冷刺激性食物,术后24小时内可进半流食或少渣饮食。
 
  (7)  第一次排大便前,可用温皂水灌肠,以软化大便,并避免排便时过份用力。
 
  (8)  预防术后并发症,遵医嘱术后常规输入抗菌药物三天,年老体弱者可使用一周。
 
  术后辅助治疗  术后辨证分型口服中药
 
  (1)中气下陷
 
  治则:益气养血升提固脱
 
  例方:补中益气汤加减
 
  炙营芪15g 党参10g 白术10g 茯苓10g 枳壳
 
  柴胡8g 白芍10g 升麻
 
  (2)津枯肠燥
 
  治则:补中益气、润肠通便
 
  例方:麻仁丸加减
 
  生地12g 肉苁蓉10g 火麻仁12g 郁李仁10g  炒枳壳6g 黄芪
 
  升麻6    柴胡6g    麦冬10g  玄参10g    生甘草
 
  (3)湿热下注
 
  治则:清热利湿
 
  葛根5g 生地10 炒丹皮5g 炒黄芩8g 炒白术10g 薏苡仁
 
  茯苓10g 生甘草
 
  术后同时指导病人进行提肛运动锻炼,以恢复和增强肛门功能。
 
  三  中医治疗难点分析
 
   现状分析
 
  西医采用开腹悬吊手术,创伤大,小儿及老年患者很难接受手术治疗。
 
  我科在总结前人的中医药治疗直肠脱垂的经验基础上,采用中药消痔灵直肠内外注射法治疗直肠脱垂,为国内较早提出的“直肠内外注射法”。经360例临床总结,一次治愈率达87%,未发生毒副作用,2004年该项成果通过了北京市科委成果医生评审,并报中华中医药学会批准为科技成果三等奖。
 
  经过二十年的治疗观察随访,该疗法比较成熟,但是目前仍存在一定复发率问题,特别是三度直肠脱垂伴有肛门功能不全患者,采用单纯直肠内外注射,治疗后复发率34%。如果同时进行粘膜紧缩术和肛门紧缩术,复发率可降到3%以下。目前只有临床结果,没有基础理论试验研究报告,还不能让广大学者信服。
 
  兴隆台肛肠科医院 前瞻性研究思路
 
  (1)改进注射治疗方法,研制注射器具,解决复发问题,使复发率降至3%以内。
 
  (2)进行基础理论研究进一步证实注射治疗,紧缩治疗所产生疗效的理论根据。

  (3)寻求合作伙伴,进行联合攻关。
 
  (4)将操作技术制作电子光盘面向基层推广应用。

温馨提示:想了解更多健康问题,请点击在线客服一对一交流

特别声明:本站内容仅供参考,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

版权所有:全民健康网